第二百五十四章 行霸道,又何妨-《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第(3/3)页

    廉颇听了平原君之言,想要解释一番,却又不知该如何诉说才能不得罪于平原君。

    终究在赵括压迫式又有些期许的眼神下,廉颇还是回应道:“末将所言之‘一旦有事’,非指韩国之辈!乃是代地或是上党,一旦崩盘或是主力被牵制,我军腹地之中缺少机动兵力作为第二道防线,于是偌大的赵地,除了邯郸城,便任由敌军驰骋了。”

    赵括将廉颇终是将自己的担心完整地说了出来,也不讳言,直接说道:“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我大赵内部出现问题,由于邯郸无兵,故而无力快速平叛,导致局势糜烂。”

    “这......”平原君有些迷茫地看着赵括。

    原以为将周遭护得如铁桶一般周全,便能安心发展内务,却不想有如此严重之破绽。可既然我王想得如此深远、如此透彻,比之廉颇还要清晰明了,为何还要如此布置?岂不是......自相矛盾哉?想着想着,两只迷茫的眼睛便盯上了主位上的赵括。

    而廉颇却一脸果然如此的模样。果然,我王早知其中厉害,却依旧如此布置,必有其深意也!于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赵括,期待着赵括的答案。

    赵括看着盯向自己两人,笑着回答道:“寡人非不知其中凶险也!然,长平一战,我国军力损之大半,与燕军大战,军力再去其十之一,地阔而兵不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平原君闻言,对赵括一礼道:“我王若是身体无恙,不若将攻辽东之事暂缓两年如何?将燕北之军撤回泰半,以拱卫邯郸并作机动之兵力,待屯田起效,而少年成长,不出三两年,我军军力即可恢复,待其时在图辽东不迟。”

    “晚矣!”廉颇说道:“末将归来之时,李牧已经率兵深入东胡,如今恐怕已经与东胡交战正酣。两军交战,不可轻撤也。”

    赵括点点头,说道:“不仅如此。征伐辽东乃增国力之策也,此为与秦之角力关键所在,早一日在辽东屯田,吾大赵便早一日有抗秦之力,故国内虽或有所患,不可轻动辽东之策也。”

    “那该如何是好也!”平原君有些不解地问道,总不能明知有所疏漏,却不去堵吧!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寄托于运气也。

    廉颇也继续看向赵括。

    “事有轻重缓急,所谓破绽亦为时局所限。”赵括不疾不徐地说道:“所谓外部之威胁,无论强秦或是胡人,为粮草出兵当在秋日之后,故至少半年之内,吾等之主要矛盾在于国内世家大族与新政推行之矛盾。而寡人增兵之法亦在其中!”

    “世有阴阳,月有圆缺。阴阳并济,方得全也,而为政者,既要有怀柔之策,亦需鞭策之利。”赵括继续说道。“今有吕卿传寡人怀柔之策,而寡人手中还需驱策之鞭,以备不时之需。”

    “燕平君!”赵括直起身对廉颇说道。

    “末将在!”廉颇赶忙双手抱拳应诺道。

    “可愿为寡人手中之鞭哉?”赵括朗声问道。

    “愿为我王牵马坠蹬!”满脸通红的廉颇很快答应道。

    “三千陷阵营,八千羽林卫!寡人将邯郸精锐悉数交于卿之手中!待吕卿归来之后,卿便带着此大军,随吕卿往各地巡视新政之推行。

    若是配合新政者,自有吕卿出面安抚,或许其在当地盐铁茶等通商之权,或赐其财货爵位之赏,以补其亏。新政施而健仆劳力等自出也,而将军则可留一校尉,缓缓征兵可也。”

    “诺!”廉颇直起身子应诺道。

    赵括摆摆手示意他坐下,随即继续对着廉颇细细嘱咐道:“旦有不服新政,乃至聚而抗政者,便需将军出马!寡人之意者,诛其首恶,而收其豪奴健仆,并其任侠门客人等,或千人或二千为一军,可发往上党屯田,或发往代地抗胡。而两地者,以二换一或者三换一,换来各地精兵充实大军!”

    “如此一来,若是推进顺利,秋收之前,将军当能拉起一只不少于五万人的精锐之师。以此为第二梯队,不论应对哪方面之威胁,皆足矣。”赵括总结道。

    “彩!”话音刚落,廉颇便在一旁喝彩道。在兵力短缺的基本面下,敏锐地捕捉到半年的真空期,从而以时间换兵力,更以新政促征兵,可谓是最好的办法了。

    相较于一脸兴奋的廉颇将军,平原君似乎觉察到其中似乎有哪些地方不太对劲,可是仔细一想又分析不出那不对劲,只得将疑心按下,与廉颇一道称“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