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横看一条线, 竖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


    第(2/3)页

    大宛、康居等极西之国的使臣,或是满脸狐疑的打量母女俩,或是伸着脖子观瞧母女俩手中的火炉铜镜。

    但母女俩却是目不斜视,看也不看他们一眼。

    包括迎面遇上的大夏国使臣,虽明显是认识她们母女俩,可……母女俩却只是淡然看他一眼,神色并未有丝毫波动。

    然后,继续圣洁而虔诚的捧着火炉和铜镜,跟随在虞姬和吕雉之后,进入禁卫的警戒范围!

    层层叠叠的禁卫,阻断了窥探目光。

    大宛、康居等国的使臣,收回目光面面相觑,尽皆狐疑惊愕。

    他们这些极西之国,受希腊文化影响极深,已然是希腊化国家。

    不过,他们终究没有被希腊人直接统治,在宗教和信仰方面,当然还是信奉影响力更广,更有民间基础的拜火教!

    “方才那两位希腊女子,手中的火炉和铜镜……尤其是那铜镜,看着很像教中的圣镜啊,是仿造的吗?”

    “听说教中的善女神使者,便是一位希腊人的女王,自称亚历山大三世的子孙!”

    “你那些消息都过时了,希腊人最是霪乱,那位出身希腊女王的善女神使者,早在几年前便因霪乱罪,被大祭司们驱逐了!”

    “是的,她统治的霪乱国家,也被阿胡拉降下灾祸,被大夏和塞琉古联手灭亡……”

    几名使臣嘀嘀咕咕说到此处,不由将目光看向那位面色阴沉的大夏国使臣。

    “敢问大夏上使,那两位希腊女子是您的同族,您可认识她们吗?”有人试探问道。

    大夏国使臣蓦然回神,迟疑的看了几人一眼,但最后却是点头道:“认识……那位年岁较大的女子,便是你们口中的善女神使者,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帕莎黛女王。”

    “而那位年岁较小的女子,是帕莎黛女王的侄女,原本也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继任善女神使者。”

    “只是如今的她们,都被你们这些信徒背弃了……”

    这些事情,是没有必要隐瞒的。

    毕竟,只要帕莎黛女王愿意亮出身份,他隐瞒也没甚么用。

    几名使臣再次面面相觑,恍然颔首道:“果然是那个霪乱的希腊荡妇……”

    这就纯属是地图炮了,骂人便骂人,非得把希腊也捎带上干嘛?

    大夏国使臣脸色一黑,冷冷道:“我们希腊人并不霪乱,只是穿衣习惯与你们不同!”

    “我实话告诉你们,帕莎黛女王被驱逐出拜火教,并非因为甚么霪乱罪,而是你们拜火教的大祭司们,以及无数所谓的虔诚信徒,害怕受到战争牵连。”

    “所以,便在她的国家,被我大夏和塞琉古夹击时,随便找了个借口,懦弱的背弃了她,任由她被灭国。”

    “你们这些卑劣的拜火教徒,无耻到背弃自己的善女神使者……有甚么资格指责我们希腊人的生活习惯?”

    能胜任使臣之责的家伙,多半都是口舌便利,能言善辩之辈。

    这一番打人打脸的扎心之言,着实把大宛、康居等国使臣怼的不轻,皆是火冒三丈横眉冷目。

    但,不等他们出言驳斥,大夏国使者便又道:“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好玩的事情,帕莎黛女王身为善女神使者,你们拜火教的圣火和圣镜,十数年来皆由她掌管照看。”

    “所以她现在手中的圣火和圣镜,多半乃是真物。”

    “而你们教中供奉的圣火圣镜,则九成九是亵渎神明的假货。”

    “一群懦弱、卑劣、无耻之徒,供奉亵渎神明的假货,不得不说实在是绝配啊!”

    大宛、康居等国使臣的面色,已然成了猪肝色,立即反唇相讥道:“你们希腊人承继亚历山大三世恩泽,才有如今的强盛局面……可现在却将他的子孙,逼的远走他乡,简直是反咬主人的恶狗……”

    “狗是忠诚的伙伴,你不要侮辱狗……某些希腊人连狗都不如!”

    “这帕莎黛女王与大秦贵族同出同入,早晚能从大秦借兵马回去复国,介时之大夏国,前有塞琉古王朝,后有大秦帝国……哼哼,大夏国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大家都是牙尖嘴利之辈,互相怼起来,那是针针见血。

    大夏国使臣脸色也阴沉下去,毫不退让的一人舌战几人。

    其余诸国使臣,见他们越骂越凶,心里虽想看热闹,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但却也知道大局为重。

    于是,纷纷围了上去打圆场。

    “都少说两句,莫让秦人看了笑话!”

    “拜火教徒不计其数,出几个败类也属正常,代表不了所有拜火教徒!”

    “国与国之间,强者为尊,谁是谁的子孙,代表不了甚么!”

    “……”

    诸国使臣一通两不相帮的和稀泥,总算把剑拔弩张的气氛压下去。

    箕准对西方那些屁事儿不感兴趣,见两方住嘴不再争吵,便向那大夏国使臣问道:“始皇帝陛下可否准允,我等诸国使团,派遣武士参加阅兵?”

    大夏国使臣点头:“已然准允,诸国若愿参加阅兵,可派遣武士自南门而出,去大河的南岸,与秦人军队汇合,会有大秦太子殿下做安排。”

    箕准立即揖手做谢,而后快步下了城墙,去吩咐自己的副使卫满。

    扶余和肃慎两国的使臣,自然也是有样学样。

    有了这三国带头,其余诸国使臣也不耽搁,纷纷下城去找自己的副使,安排自家武士参与阅兵。

    大家如今在大秦,首要应付目标还是大秦!

    今天说甚么也得压大秦一头!

    ……

    诸国使臣一番安排后,返回城墙之上继续观礼,而此时城外,已经开始进行升国旗仪式。

    五百名乐者组成的乐团,奏响了秦墨和女官们,为大秦谱写的国乐。

    这首国乐的前身名叫《汉风》!

    当然,此时则应该叫《秦风》!

    整曲以雄浑大鼓为基调,辅以雅静编钟,辅以悲壮陶埙,辅以悠扬箫笛,辅以柔美古筝……

    与前世或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每一种乐器加入,皆代表着一个阶段,循序渐进中,如过时空长河。

    令人闻之,仿佛见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初兴,到成长,遇挫则,再奋起,至恢弘……

    最后,归于寄思与畅想,说不尽道不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