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海人1号-《我的星河科技》


    第(2/3)页

    这具机器人里面加载的过滤海水的超级薄膜,基于中级薄膜技术研发而成,飞扬研发部长时间的研发以及人工智能“星河”的加入,上个月底才成功研制出来,被命名为了fy-16,可以有效隔离9999的杂质,获得比较纯净的h2o。

    目前,这张薄膜也在筹备推向市场,可以预见又将为飞扬赢来一场大丰收。

    在薄膜材料领域,飞扬的名声早就打出去了,周飞宇也很少关注了。但是,这并不代表飞扬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停顿了。周飞宇把一部分技术共享后,飞扬研发部的人可是一直在围绕着这些技术做拓展研发,也有了许多的成绩。这从这张全新的超级薄膜命名为“fy-16”就看得出来。

    fy-01/fy-02/fy-03/fy-04这四款材料是周飞宇开发出来的,而fy-05到fy-15这些命名则是给了研发部拓展出来的产品。

    这些命名,都是给了基于中级薄膜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

    其它的技术开发出来的产品,命名又有不同。

    “主人,海人1号向您报道!”

    大块头机器人发出了嗡嗡声,说话粗若老牛。

    周飞宇微微一笑,颇感满意。不说别的,光是这造型,就是个皮实耐操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抵抗海底的超高压、海水的腐蚀,这具机器人采取的一体式外壳构造,几乎没有缝隙,而外壳应用的金属材料也是特制的,高耐腐蚀和盐雾。

    当然,周飞宇也知道这材料并不能无限制的“耐”,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被侵蚀。

    世间万物,任何事物都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蚀,哪怕是太阳、宇宙,也会有湮灭之时。

    这些机器人,在工作一段时间,还是需要进行保养的。

    眼前这个大块头,由于是第一具,造价有点高昂,超过了百万之巨,不是一般公司能够承受得住的。

    但经过星河的计算,如果放开规模大批量生产,单台成本可以下降到三十万一台。

    周飞宇预估了一下,没有授权大规模制造,只是让星河先生产一批,满足现阶段使用即可。未来,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迭代,相信会有更好的选择。

    “喂,老爸,什么事啊?我正上班呢!”

    鹏城,前海,一家芯片代理商的办公楼内,作为业务经理的尹伟民正忙着和客户开项目会,却意外接到了老爸尹卫国的电话,语气自然有些不耐烦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