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闲话东京-《宣和画卷》


    第(2/3)页

    这道理其实刘正卿也能想明白,只是世道如今才知晓,他这个自认为要做大哥的人,不免心口有些堵得慌,抬手不轻不重的在楚风肩上锤了一拳,又责备了几句,才算作罢。

    楚风又笑着道歉几句。萧庭在这时候走了进来,屋里看了一圈,笑嘻嘻的施礼:“这位就是一鸣兄了吧?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楚风这小子时常将一鸣兄挂在嘴边的,如今一看果然丰神俊朗,仪表堂堂,不似寻常人了。听闻明年便要参加春闱的,又这样年纪轻轻。啧啧,真是让我们这些人羡慕啊!啊!这位便是嫂子了吧……哎!瞧我糊涂的,在下萧庭,字万言,二位唤我的名字便是。我从小在这东京汴梁城里长大,二位日后有什么需要忙活的地方,直接找我便是。哈哈!楚兄弟,这两位收拾的如何了?我已经在西市的醉仙楼摆下了接风的席面,什么时候方便去吃些东西,虽然简陋些,但也算是接风洗尘了。”

    “这位兄台真是太过客气了。楚兄弟信中总是提到萧兄,说他在东京城里人生地不熟的,如果不是有萧兄你帮忙操持许多东西的话,很多事情现在怕是还摸不清门道的。”刘正卿微笑道,“楚风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亲兄弟一般,他能够得到萧兄弟如此的照拂,我刘正卿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说罢,刘正卿冲着萧庭深深一揖到地。

    萧庭连忙侧身避开了,又笑着调侃道:“怎么着,难不成你们从杭州城来的人都这样客气的么?我也没做过什么感天动地的好事,怎么一个两个三番五次的谢我,哈哈,难不成我做了什么救人性命的事情而不自知么?”

    刘正卿闻言,便知道眼前这一位少年郎也是爽快洒脱的人了,于是哈哈一笑,道:“好好!如此我也不婆婆妈妈的说太多了,日后若是有什么帮得上忙的事情,萧兄弟随意开口便是。我刘正卿虽然没什么能耐,可一些琐事还能做的。就算是再不济,我这个人高马大的,也有一膀子力气不是!”

    萧庭笑着应了,又忍不住好生打量了刘正卿一番,赞叹道:“我这人见识浅薄,未曾去过江南之地,还以为那里都是‘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的旖旎之地,女儿是水做的,男子也都是如同楚风这厮一般温雅瘦削呢,未曾想也有刘兄这样的汉子。”

    “萧兄这是调侃我么?我可也站在这里呢,这种话最起码背着我说是不是?”楚风笑着耸了耸肩,随意道,“话说起来,我也是纯正的北人了,父母之前有没有南方的血统并不清楚,不过打小是生活在北地的。之所以以前那样瘦弱,大概也跟饥一顿饱一顿的脱不了干系了。”

    刘正卿也很少听楚风提起以前的事情,这时候忍不住问道:“楚兄弟年少时,家中到底糟了什么样的灾,落魄成了那般模样。”

    楚风摇头笑道:“小时候算不上遭灾,只是对水墨丹青的实在有些痴迷过了,家里人不大管我,所以经常迷迷糊糊的就忘了吃饭。”

    萧庭点了点头,心里不由猜测的想着:楚风的眼界和功底都是极好的,看的出来,这种底蕴绝对不是简简单单两三年的光阴能够修炼成的。他曾经开口问过一些楚风的旧事,有关他在书画行的种种际遇,萧庭这样算下来,整个过程至多也只有一年罢了。如果单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画、钻研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达到楚风如今这个程度的。

    楚风的功底,必定是从小就一点点吸收、学习来的。而且,不单单是他的画功,他在诗词上的底蕴,这些才华横溢时不时闪现的光点,让萧庭自认猜测出了楚风身份的可能。

    大概是北方大族的旁支子弟,生活在诗礼传家的大家族中,大概因为身份卑微之类,不怎么受人待见的。又或者,极端些,是大家族的私生子也是有可能的。家族中人无法承认其身份,也有可能是真的遭了难……当然,这些都是猜测罢了。而且,对于萧庭来说,英雄不问出处的,不论楚风到底出身如何,他终究是楚风,才华摆在那里,性情也摆在那里的,这就足够了。

    “郎君们若是再这样闲聊下去,怕是过不了多久,也要变成以前楚郎君那边瘦弱了。”

    周氏从外面拿了一壶热茶来,小六子跟在后头捧了几个茶盏和两个小油纸包,进门而入,一双眼睛忍不住好奇的在刘正卿、萧庭脸上打量着。

    周氏将茶水在桌子上放了,一一满杯,笑着道:“不管怎么说,先吃点茶点垫一垫。萧郎君您一定要尝一尝,这是特意从杭州城带来的东西,鸿锦记的点心,在杭州城里也是一绝的……夫君,你瞧瞧这一位是谁!”

    说罢,周氏回身一指小六子。

    小六子将东西都放到了桌子上,将油纸包一一打开了,摆好,而后就退到了角落里,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嘿笑一声,挠了挠头。

    刘正卿在杭州城是自然是见过小六子的,这时候不免一愣,一脸惊愕的看向楚风,不无怀疑的问道:“这……难不成是小六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