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时候,他再也不用担心“电”这个东西会没有用处了。 甚至他有一种感觉,电将会是成为改变大唐整个社会的一种新东西。 “一切都有可能啊!师父,我觉得回头研究所里头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就研究怎么将这个现象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实用性产品。 将来我们的发电机成熟之后,就有希望给这些产品提供电呢。” 赵小二自然是希望蒸汽机研究所的规模越大越好。 作为其中的二把手,研究所的规模大了,也就意味着他可以调用的资源变多了,他的权力变大了。 “没问题,确实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所来研究这些东西。 用太子殿下的话来说,我们这也算是产学研结合。 在实验过程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充分研究学习之后,进行产业化的应用。 这样就可以不断的给我们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让我们的研究所运作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 李谚早就从蒸汽机作坊的投产之中享受到了红利,自然不会反对进一步的产业化推广。 “后面还有很多种类的东西的通电试验还没有完成,师父要不我们今天就先继续,看看还有没有意外的惊喜?” 赵小二看着试验台上那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脸上充满了期待。 单单给各种各样的东西通电,这个实验就够他折腾好几周了。 在他看来,把所有物资通电之后的表现整理出来,就足够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了。 如果后面能够结合电量的大小来量化的衡量这些物质通电之后的反应,那就更佳了。 “嗯,今天的实验都交给你来安排,我就在一旁看看。” 李谚心情颇为愉悦的站在一旁,心中再无压力。 哪怕是后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发现,单单刚刚的事情,就值得蒸汽机研究所继续将发电机研究下去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刚刚把运气用光了还是怎么滴。 在接下来的好几种物质通电的实验之中,并没有什么意外的发现。 要么就是跟细铁线一样,通电之后会变红。 要么就是直接给烧毁了。 这让李谚和赵小二都有点小小的失望。 不过,当一根细细的小碳棒被安装上去的时候,赵小二旁边的艾迪生却是意外的插了一句话。 “李教谕、赵教谕,这个通红的小碳棒,似乎在发亮呢。 是不是有什么东西通电之后,可以跟太阳一样发光呢?” 艾迪生的这个发言,直接兰赵小二心中一震。 然后睁大了眼睛拼命的盯着眼前的小碳棒。 果然,这个东西在发红的同时,显然也是在发出光芒。 虽然这个光芒没有办法跟太阳相比,甚至都没有办法跟蜡烛相比。 但是不可否认,它确实是在发光。 这种表现,跟刚刚的细铁线还是有着明显不同的。 “小二,你说是不是有什么物质是通电之后,会有特别明显的发光现象的呢? 这个碳棒已经具备一定的这个属性了,那么肯定还有其他的物质是具备类似的属性的。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发光现象非常明显的物质,那我们可能就可以制作出电灯了?” 这个时候,李谚也不镇定了。 照明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了大家上千年的问题。 虽然伴随着鲸油蜡烛和煤油灯的出现,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了。 但是坦白的说,照明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寻找解决办法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什么物质通电之后就能发出大量的光芒,那效果绝对是比煤油灯或者蜡烛要好很多。 因为使用煤油灯或者蜡烛的话,你要在漆黑的夜晚照亮整个房间,那么需要的煤油灯的数量是非常众多的。 整体来说,它们只能一定程度的解决照明的问题。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勉强先用着。 “师父,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艾迪生的这个反问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这个时候,赵小二总算是将眼光转向了研究所里头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艾迪生身上了。 如果不是他的这一句话提醒,很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 那么今后就不会把这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很可能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就跟电灯的发现失之交臂了。 这个损失,可就大了啊。 很显然,电灯一旦出现,一定又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嗯,我准备把研究所内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重心全部都放在电灯的研究和确认上。 现在很多书院和作坊都在针对电和磁做各种各样的研究。 要是这个发明被别人给抢了先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个艾迪生是吧?就由他协助你来检讨确认什么材质的东西作为灯丝是最合适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个时候,李谚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就调整了蒸汽机研究所的工作重心。 “没问题,另外我觉得电灯这个概念,我们是不是先提出来? 要不然到时候其他人先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了相关的论文。 到时候哪怕我们生产出了有实用性的电灯,人家也不会认为电灯是我们研究所发明的。” 赵小二的这个问题,显然也是非同小可。 荣誉这个东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在乎的。 特别是这种可能名传千古的事情,大家更是看的很重。 “现在发表电灯相关的理论的话,会不会到时候别人利用这个理论先把电灯给制作出来了?” 李谚犹豫了一下,心中在权衡利弊。 不发表有不发表的优势,如果其他作坊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蒸汽机研究所的实验时间就比较充分,可以慢慢的尝试确认。 但是发表自然也有发表的好处。 谁也不知道其他的书院是不是也已经有人发现了这个特点。 到时候要是被人抢了先,那是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观狮山书院里头,现在已经有一种风气。 当出现有争议的科研成果的时候,往往以谁先发表论文作为判断基准。 虽然这个判断基准也不是绝对的,但是如果人家比你先发表论文了,你又没有让所有人都信服的证据,那么想要把这个成果争取回来,那绝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从撰写论文到《科学杂志》发表,这中间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的。 哪怕是其他人看到论文之后,立马展开实验,也相当于比我们落后了一段时间。 在科研竞赛上面,这一段时间,可能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比不过人家,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再不济,这个电灯发明者的头衔,还是在我们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 顶多就是其他人找到了更加适合电灯的材料而已。” 赵小二这么一说,李谚就没有再纠结什么了。 是啊。 先把电灯发明者的头衔给拿下来再说。 其他的就看谁的运气更好,谁的准备更加充分了。 毕竟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材料,到底哪一种是最适合电灯的,谁也没有答案。 如果自己尝试一千次都比不过人家尝试十次,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好!那我们接下来就赶紧分工一下,尽快的找到最适合制作电灯的材料。” 伴随着李谚的这话,蒸汽机研究所里头所有人的工作都开始有了变化。 为了避免泄密,今天的所有人在论文发表之前,都不允许离开蒸汽机研究所。 …… “太子殿下,这段时间大家向我们《科学杂志》上面投稿的论文数量成倍的增加。 虽然最近一期的杂志已经增加了版面,但是还是有点不能满足要求。 以往虽然也有挺多论文投稿,但是不少都不符合我们发表的条件。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的论文,质量普遍都非常的高。 属下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将《科学杂志》从原本的一月一刊变更为一月两刊,甚至偶尔还可以再发行特别刊呢?” 《科学杂志》在大唐科技圈的影响力特别大,所以刘界根本就不敢直接自己排版做出这样的重大变更。 “听说这段时间很多书院和作坊都在研究电磁相关的东西,还有那煤油发动机的各种零件。 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这个方向的吗?” 虽然各个书院现在都有属于自己的论文发表平台,但是到现在为止,《科学杂志》还是独以档的存在,没有谁能跟他比。 大家也都是以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论文为荣。 “是的,新增加的论文主要是这些方向的。 特别是跟电相关的内容,论文数量非常的多,甚至有些实验室一口气就投了好几篇。” 刘界以前为缺少高质量的论文而操心,现在又要为论文太多而烦恼。 做一个合格的书院负责人,真的是好难啊。 “这样吧,《科学杂志》的主刊还是一个月发行一次。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另外设立一个《科学物理》和《科学化学》的子刊物,也是一个月印刷一次。 对于质量特别好的文章,放在主刊上面发表。 对于相对差一点的就放在子刊物上面。 这样我们也留下了冗余的地方,以后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科学医学》或者《科学算学》之类的其他刊物。”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的难度。 只不过刘界不敢自己做决定而已。 “如果这样的话,倒是基本上够用了。 要是一次性分流的太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其他的子刊物就留在以后慢慢来扩展了。” 刘界立马跟着附和了李宽的提议。 “这段时间观狮山书院各个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实验经费支出应该比较大。 只要合理的支出,你也不用过多的取缔。” 对于科研投入,李宽一直都是很支持的。 反正哪怕是他当了皇帝,朝廷的收入也不会去指望自己旗下的那些作坊。 只有把工商业这个大蛋糕做大做强了,朝廷的赋税收入自然就变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