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读书为何用-《明末虎啸》


    第(1/3)页

    在教师培训的第一节课上,陈闵忍不住向李啸讲出了心中的疑惑。

    其他被选为教师的书生亦连声附合,看来,这个问题在大家心中都盘桓很久了。

    李啸微笑地看着下面纷说不已的书生,伸手作了个安静的姿势,然后说道:“各位初来乍到,对本官的安排存有疑虑,我可以理解。那现在在回答各位的疑问之前,本官先问诸位一个问题。”

    台下鸦雀无声,12双眼睛直直地盯着台上微笑的李啸。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国朝几百年的科举选士,按说人才济济,文武皆有,如今却为何对流寇与建虏愈来愈猖獗无有良策?”

    李啸缓缓说完,然后环视了一圈下面陷入深思的书生们。

    下面的书生全部陷入了沉默。

    要回答李啸的这个问题,难啊。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种种因由,多方累积,才造成了大明朝今天这样内外交困危机重重的局面。

    李啸提出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打算让这些书生说出多有建性性的意见与话语,只不过是想隐晦地提示下这些书生,我不要你们去为了科举选士而培养人才,而是能真正教给学生用于救国图存知识,这才是当下最迫切与要紧之事。

    陈闵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拱手道:“学生知道了,原来大人自有打算,一开始就不打算让这些学子走科举取士之路。”

    “陈秀才说得对,本官之意,乃是要培养真正有知识能做事的人才,而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百无一用的所谓读书人。”李啸脸色郑重地说道。

    陈闵感觉自已脸上微微一红,他偷偷瞥了几眼旁边的书生,发现很多人脸露尴尬。

    一个书生一脸激愤地站起来:“大人之言,毋乃太过乎?我们读书之人,岂会如此不堪?”

    李啸笑道:“那我问你,我大明现有秀才近十万。能为官者,不过数千,更有诸如阁下之类童生近百万,请问这些读书人出路何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