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地藏僧人,十万将士枯骨-《相医》


    第(2/3)页

    这也是通过一系列事情过后,楚风证明了他的能力,这才能让京都内的大首长们对他予以肯定,信任他的办事能力。

    京都的某些实权大首长,知悉一些国家机要档案资料,更是通过一系列的秘密调查了解,知道楚风不是无的放矢鲁莽之人。所以众人方才特事特办,予以楚风大权,将一支经过战火洗礼的百战之师调派给他。

    楚风静静听着顾文柏的叙述,而后起身给顾文柏倒了杯茶水送去。

    等待着各部门协调派来的军队赶来之时,楚风沉思之间,端起茶水轻抿一口,方才向坐在身旁的顾文柏轻声说道:“之所以要千人的百战之师,乃是要借用他们身上的杀伐阳刚正气,镇压邪灵怨魂。而且水底尸骨不下十万之巨,也需要人力物力运送安葬,不妥善处理这些尸骸的话,日后也是一场大隐患”

    就在楚风与顾文柏细说其中安排的时候,当地政府各部门已经将楚风所需的各种资料从档案馆内紧急调出送到此地。

    这是当地政府的县志史记,从前朝至战争年代,一直到近代年间的史记资料,都记录其中。

    同时,一些民间野史趣闻,凡涉及大量尸骨遗骸之事的相关资料也都陆续被收集送来。

    楚风与顾文柏二人,在等待调派来的军队起来之时,便坐在船舱之中,翻阅相关资料。

    将至午夜之时,翻阅资料大半日的楚风,方才找到了一些引起他注意的相关古事记载来。

    在抗战年代中后末期的时候,战场上出现了一支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

    这一组织,被称为“埋骨之人”。

    所谓的“埋骨之人”,乃是由当地民夫乡民,或是伤残退伍老兵的人员组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便是打扫清理厮杀过后的战场,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收敛尸骨,而后运回故土旧地安葬。

    对于华夏人来说,落叶归根,身死回故土,乃是最大的执念遗愿。

    更何况,这些为国为民征战沙场的将士们,他们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生前征战厮杀无数,不得片刻安闲。死后,若尸骨无安,不得安息,怎对得起他们一生征战?!

    奈何当年战火连天,国家民族大难之下,无力妥善照料回馈这些国家民族的功臣将士

    国家民族,在那个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背景下,一些民间有志之士,一些草莽平民百姓之人,站了出来。

    这,便是“埋骨之人”成立的前身原因所在。

    这些由平民百姓,由战场上退下的伤残老兵,由民间奇人异士的赶尸风水之人,便在各地生根发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半官方半民间组织。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种特殊的组织,只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留下了微不足道的点点浪花水滴之影

    战事平息,外敌尽驱,整个国家民族休养生息,华夏大地经过战火浩劫,渐渐恢复生机。

    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建烈士陵园,寻古旧档案线索,回馈民生,弥补照料那些为国为民浴血厮杀的战场将士。

    可时光荏苒,山河变迁。

    一些档案资料,与相关人员,流失遗散,再难寻觅了解,更难将每一个有功出力之人都一一妥善照料到。

    于是,在那特殊的战争岁月中,一些组织或是义勇英烈之人,都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之下,遗忘于历史岁月的浪潮之中,无人知晓。

    或是一些民间传言,或是一些迭闻趣事,或是一些野史杂记,会出现昔年那些人事,但已让人分不清真假如何

    在庞杂的资料中,楚风将关于“埋骨之人”这一半官方半民间组织的史记资料放在一旁。

    而于此同时,在另一旁翻阅史记资料的顾文柏,也将他查阅过后的资料给楚风送了过来,两人一同商讨。

    这是一些关于“面甸远征军”的史记资料,而此时众人所处的这片江河水域,正是国岸线处。

    抗战年代,因国际军事需要,国家组派“面甸远征军”,踏出国门,入缅作战。那是一场历时3年零3个月的艰苦战争,华夏投入军力40万人,伤亡近20万。

    在这历时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争进程中,远征军最为惨烈之时,全军死亡率高达86,女兵仅一人幸存!

    如果不是翻阅详尽的史记资料,常人根本难以了解这骇人听闻之事。

    在船舱内堆积如山的资料中翻阅查找到夜半时分,楚风方才长迂口气,直起身来。

    至此,他终于解开心头困惑,知悉水底十万将士尸骸的由来真相。

    在当地政府的县志史记资料中,楚风查找到了关于“地藏僧人”的一些民间迭闻记载。

    地藏僧人最后出现的地点,正是在此地附近。而根据河岸另一边的民间野记传闻记载,当年这江河两岸附近,曾出现过“阴兵过境”的鬼神之事。
    第(2/3)页